這里有世界上保存最好的熱帶海島景觀
這里有斑斕多彩的民俗風情以及厚重的歷史文化
在這塊神奇的土地上
千年演繹將展現一幅美不勝收的巨幅畫卷。
儋州 古鹽田
儋州,座落于海南島的西海岸,這里有一處千年古鹽田。
這一片用火山石制成的硯槽方陣,距今已有1200多年的歷史。
這處古鹽田,是中國最早一個日曬制鹽場。
鹽田總面積750畝,硯式石槽7300多個。
海灣內,鹽槽毗連,蔚為壯觀。
今天,這里的人們依然延續著原始的日曬制鹽方式:漫上岸的海水,帶來了大量飽含鹽分的海泥,將這些海泥收集起來,松動曬干;用水不斷地沖刷海泥,將鹽分帶入到專門的鹽水池中,如此循環往復數次,最后得到鹵水;清理干凈鹽槽,將鹵水倒在上面,暴曬數日,蒸發掉水分,便得到鹽巴。
這些鹽巴白如雪、咸味適中純正,具有純天然、無雜質的特點。
這是一座神奇的海島,博大的海洋,環抱在它的四周,孕育出了一個物華天寶的世界。
在大約一萬年前,由于海面上升,地殼斷裂,原本與雷州半島相聯的這片大陸,被海水分離開來,中間形成一條長達80公里,寬約20公里的海峽,從此,這片大陸便孤懸于南中國的海域之中,它也因此而得名“海南島”。
海南島,中國第二大島,本島面積約3.4萬平方公里。公元前2世紀,漢朝政府就在這里建立了行政機構。從此,海南島正式納入中國的版圖。
海南島的南部,是200多萬平方公里的南中國海,西沙群島,中沙群島和南沙群島,與海南島遙相互應,共同組成了中國最年輕的省份——海南省。
西沙群島 永興島
大型補給船,經過12個小時的顛簸航行之后,終于到達了中國西沙群島的永興島。
補給船帶來了大量的淡水蔬菜、生肉蛋禽,以及各式各樣的生活用品。
對于在永興島上居住的軍民來說,每月一次的補給,就是一個繁忙、熱鬧而又歡快的日子。
永興島 九乳螺州
永興島,面積雖然僅有大約2平方公里,但已經是西沙群島中最大的島嶼。早在兩千多年前,中國古代文字中就有關于南海諸島的記載。唐宋時期的地理著作中,把西沙稱呼為“九乳螺州”。
漁民 梁鋒
每天清晨,夜半時分就已經出海作業的漁民們,帶著各種收獲紛紛回到小島。
今天,他們依然沿用著傳統的捕撈方式:以西沙群島的一個個島嶼為中心,在近海的深夜中,用小網或人工深潛扎魚的功夫,捕撈正在熟睡中的魚類。
今年30歲的梁鋒,和自己祖祖輩輩的先民們一樣,長年在西沙群島捕魚。
他們將收獲的魚蝦蟹螺,裝在網箱里,放進淺海的水中,保持存活。
這些海產品,賣出時的價格,貴的如鮑魚,不過五,六十元一斤,便宜的海魚則三,五元錢。賣出前,還需要挑選出個頭大,分量足的,達到一定的收購標準。
今天,梁鋒帶領著漁民們,要將近一個月的收獲,用小船送到停泊在島外幾海里的大船上去。
最終,這些海產品被大船運到陸地,成為餐桌上價值不菲的海鮮佳肴。
每天清晨,鮮艷的五星紅旗,都要升上西沙的高空。
他們在這一片廣袤的海洋上,鑄成堅不可摧的鋼鐵長城,守護著中國的和平與安寧。
西沙群島海域,是中國最重要的漁場之一。
在大海的深處,魚類品種繁多,約有兩千余種,更有各式各樣的珊瑚。
珊瑚,一種海生圓筒狀腔腸動物,名叫“珊瑚蟲”。 它以海洋里細小的浮游生物為食,在生長過程中,能吸收海水中的鈣和二氧化碳,然后分泌出石灰石,變為自己生存的外殼。
為了能更多地捕捉食物和吸收陽光,珊瑚在生長過程中,向四周不斷擴展,形成樹枝狀的生物群體。
這里是一方生靈的樂土,是一個生機勃勃的國度。
西沙群島,中國南海四大群島之一,這片大大小小的島嶼群,飄浮在50多萬公里的海域上。
千余年來,海南本島上的漁民,在南中國海上,一次次艱辛地出海捕魚,發現了一座座可以?康男u。人們在此,以這些島礁為家,在海洋上,辛勤地耕耘,繁衍生息。
西沙群島,幾乎全是珊瑚島礁。死亡珊瑚的骨骼,加上貝殼和其它海洋生物碎屑,依附在海底隆起帶的淺海平原高地,逐漸凝結,堆積成了不同巖土的珊瑚島礁。
今天,這些島礁,依舊保持著洪荒時代的模樣,靜靜地躺在水面上,猶如大海的眼睛。
趙述島
趙述島,一座不足一平方公里的島礁上,漁民有近兩百人,他們大多來自海南本島的東部海岸。
每年3月到來年1月,長達10個月的時間中,他們就居住在這里。
魚干加工,漁民們最傳統的工藝。他們將魚的內臟取出,用短棍撐開,涂抹上食鹽,晾曬起來,經過一段時間的陽光暴曬,蒸發掉水分,吹干魚腥的味道,便制成了各種魚干。
魚干,可保存很長的時間,肉質依然鮮美。
當海洋安靜的時候,大片大片的灘涂,便成為一個收獲的場地。漁民們,來此趕海,他們會很輕易地撿到裸露于灘涂上的各種海螺。
送完了海貨,梁鋒和他的兄弟,在這片寂靜的海水中尋找著海螺。他們遠離了都市的繁華,長時間地在藍天與大海之間辛苦地勞作著。
羊角桐
羊角桐,西沙群島最主要的植被。它們樹冠茂密,具有發達的貯水薄壁細胞,生命力極強。正是這些植物的存在,抗擊著熱帶海洋上的烈日長風,固守住一片大海中的陸地。
2001年,第一批女兵來到了西沙永興島。她們在石島上種下一顆顆仙人掌,在大海之邊,留下自己青春歲月的見證。
西沙老龍頭
這個被稱為“西沙老龍頭”的地方,叫做石島,海拔大約17米,是南海諸島的最高峰。
就在老龍頭的腳下,海浪沖擊著黑色的珊瑚礁石。
綿延幾公里的排排巨浪,相互追趕著從天邊奔來。這是一種亙古未變,浩瀚純粹的自然之美。
浩瀚的海洋,如同陸地上廣袤的土地,耕耘,收獲,人們千百年來就這樣依賴著它的賜予,生生不息。
晚飯時分,趙述島上的漁民們,在溫暖恬靜的黃昏中,享受著一天中最后的時光。
從陸地帶來的淡水,是這里最需要珍惜的資源。
在這里,沒有電視,沒有通訊信號,沒有陸地上日常的娛樂活動。
然而,這里卻是漁民們無法割舍的家園。
他們親近著大海,敬奉著大海,日子祥和寧靜,生活心滿意足。
如同擁有著物產豐富的海洋一般,海南島,還有著大片肥沃的土地。
這片土地上生長著,與海洋迥異的風景。
文昌 東郊椰林
文昌,座落于海南島東部海岸,是一方人杰地靈的沃土。
文昌的東郊椰林,被人們譽為“椰子之鄉”。
海南島,素有“椰島”之稱。據史書記載,海南島上生長椰子樹的歷史,至少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前的漢朝。
在文昌東效椰林,人人都是爬椰樹的好手。他們身手矯健,如覆平地。
在這座美麗的椰林里,椰樹的幼苗正在孕育長大。椰樹渾身是寶,椰油可以制造高級肥皂和機械潤滑油,甚至食用油;椰殼干餾后,是最好的活性炭;椰根具有收斂功效,是多種良藥的基本原材料;除去厚厚的椰子皮,新鮮的椰子汁,是當地人,日常清涼解渴的上好飲料。
椰肉白如凝脂,香甜可口。
椰樹的干材花紋別致,穩定性很好,這座精巧漂亮的小樓,就全部是由椰木構建而成的。據說這樣的椰木樓,可歷百年風雨而不朽。
這是東郊椰林中,一戶普通的農家,這一天,家人們細致地裝飾著大門,他們要為自己的父親舉辦一個生日宴會。
文昌雞
在這種時侯,海南島名菜-文昌雞,自然是少不了的。
文昌雞,生活在自然生態的椰林農家里,以半散養為主,肉質極佳。
在海南,不論大小宴席、隨意便餐,都是一道不可或缺的主菜。甚至在東南亞一帶,也備受推崇,名氣頗盛。
文昌雞的傳統吃法是白斬。最為講究的是醮料的制作。醮料的原料是雞湯,把糖、鹽、蒜、香菜等調料適量加進去,最后擠入小酸橘的汁液,攪勻即成。
這種醮料,色澤清亮、香氣撲鼻。
農民朱運行
朱運行,壽宴的主角,今天是他65的好日子。四十年多年的辛苦勞作,如今四世同堂,孩子們也都安居樂業。
在歡快熱鬧的氣氛中,能歌善舞的朱運行,唱起了文昌當地的小調。
三亞市
三亞,海南島上最南端的城市。
這里曾經是一個寧靜的漁村。而今天,潮起潮落,漁舟唱晚的節奏,早已不再是這里的主旋律。
三亞,正在迅速地發展成為一座國際化的海濱城市
Gall
清晨7:00,GAIL準時搭乘班車去上班。
GAIL,今年22歲,菲律賓人。兩年前她應聘來到了三亞一家五星級酒店,作銷售服務工作。
今天,gall需要為一對情侶,安排一個浪漫溫馨的晚宴。
劉寧波
劉寧波,24歲,湖南人。5年前,他第一次來到三亞,被這里的美景所吸引,便來到這家酒店,負責管理一個海邊的餐廳。
GAIL找到劉寧波,兩人對這場晚宴進行了精心策劃。
越來越多的年輕人,從四面八方來到三亞。在這座年輕的城市里,同樣年輕的他們,擔當起越來越多的重任。
菲律賓樂隊以一首優美緾綿的樂曲,拉開了美好時光的序幕。
這對情侶,在離大海最近的地方,享受著音樂、燭光、海風和美食。
夜色降臨,三亞依然沉浸在人們的歡樂之中。
每年11月,環海南島自行車賽。全世界的好手云集三亞,在如畫的美景中,盡情體驗著極速動感。
與此同時,世界小姐選美活動也在進行中。全世界的佳麗在這里,綻開迷人的笑厴。
亞龍灣
亞龍灣,被譽為“天下第一灣”。它東、北、西,三面靠山,南面呈月牙形狀,環抱著中國南海。
綿軟細膩的沙灘,綿延伸展約8公里,海水能見度達到10米以上。
這里,一年四季,陽光普照,全年平均氣溫攝氏25度。
各種各樣的水上運動,讓這一片海水豐富而生動。
與海天相濡以沫,把自己托付給大海,在海天之間放飛心情,釋放激情。
來自全球的游客,在三亞盡情地享受著美好自然的賜予。
越來越多的中國人,來到這里,或休閑旅游,或定居常駐。沒有遭受過破壞的自然,為人類提供了最適合的居住環境。還有一些人來到這里,尋找自己的人生。他們把這座城市當作夢想開始的地方。
海洋,覆蓋著我們這個星球,百分之七十的面積,是我們人類生命的誕生之地。它最初哺育了南中國海這一片美麗廣饒的島嶼。今天,還在不斷地改變著這些海島最初的容顏。在這里,每一處美景,每一種生活,都和海洋息息相關。





